在农村地区,村民身体不舒服,大多数都会选择到当地的一些村卫生室去看病,尤其是一些比较偏僻的农村,医院距离村居比较远,因此生病之后只能就近到村卫生室去。
要满足村民的健康需求,就少不了村卫生室的存在。然而,当下村卫生室的服务能力堪忧,经常有村卫生室出事的新闻被报道出来,比如某村卫生室因为给患者输液导致患者意外去世而被判决给予患者家属60万余元的赔偿款……
服务能力弱是村卫生室的硬伤
当前,村卫生室医疗设备非常的缺乏,温度计、血压计、听诊器这老三样还是多数卫生室的标配。同时,在村卫生室执业的村医也多为学历低、年纪大的老“赤脚医生”转化而来,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医生少之又少,执业能力受到了不少的质疑。在这样的条件下,如果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出现过敏或者其它的紧急情况,因为缺少医疗设备以及急救能力不足等原因,有可能会无法及时对患者进行救治,自然也就给患者带来生命安全隐患。
可以说,服务能力弱是当下村卫生室的一个硬伤,是导致基层医疗事故频发的一大重要原因。这不只是对村医的一个警醒,更是对相关职能部门的一种鞭策,加快基层医改的步伐,提高农村医疗服务能力迫在眉睫。
村卫生室的成立和人员准入有更高要求
为了让农村人能够实现“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国家对于村卫生室十分重视,也在大力推行村卫生室的相关建设,进一步完善村卫生室的医疗设施;积极出资修建村卫生室,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够获得优质的医疗服务。在这种情形之下,村卫生室在未来将面临着不少的变化。
首先,各地对村卫生室的成立会有一定的限制:比如现在各地普遍要求行政村如果已经有村卫生室的存在,基本上不允许批准新的村卫生室成立。现在医疗部门并不允许村卫生室大量出现,之所以对此进行限制,也许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对村卫生室进行管理。
其次,为了能够农村卫生室的医疗服务质量,对于村卫生室人员的入职有更严格的要求,最低标准必须要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才能够进入卫生室。将村卫生室工作人员的入职门槛提高,也是对村民生命安全的一种负责,是防止工作人员因为本职能力不过关而导致医疗事故发生的一种有效手段。
一批村医将被清退
随着国家相关部门对乡村医疗的重视,加紧对村卫生室的管理,未来有一类人将会被清除出村卫生室的队伍之中,乡村的医疗格局也将会有所改变。
现在不少农村地区正在计划建设中心卫生院,这些中心卫生院经过进一步的建设以及创建,可能会成为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在升级完成之后,不仅是卫生院的等级会相应提高,并且在提高等级的同时,卫生院所提供的医疗服务质量也会进一步的提升,可以更好地为周围民众治病就诊。而这也就意味着一大批不符合标准的村卫生室将会逐渐消失,没有一定执业资格的村医也会被清退。
1、清退考核不合格的医生
目前多地已逐步建立、完善起相关考核、退出机制。
如安徽省出台《关于全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明确对于不承担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和连续三年公卫考核排名最后且低于75分的社区卫生服务站,都将被清理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序列。
山东济宁两年组织一次乡村医生考核,内容包括业务水平,提供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数量、质量、群众满意度,医风医德等方面,考核不合格将被辞退。
青海省贵德县要求“凡没有开展签约服务、老百姓不满意的、不在岗的乡村医生,将被清理辞退”。
2、竞聘上岗,不进则退
现在村医竞聘上岗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在黑龙江省发布的《黑龙江省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实施方案》中提到,制定村医竞聘上岗实施方案,通过考试、考核等方式,将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较高、群众认可的人员选聘到村卫生室。
安徽芜湖要求全县村医一律实行竞聘上岗,根据考试考核成绩,以镇为单位按照村医岗位设置数从高分到低分,确定上岗人员。
不进则退,在工作中安于现状,那结果就是被淘汰、被人取代。
3、观念落后,不善经营
比如仍旧认为治疗大于预防,对于健康宣传、公卫等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体现价值的工作不认可;坚持中医无用论;经营模式单一,没有经营特色,大多都是针对低技术层面的疾病治疗,容易被模仿。
新医疗形势下,更需要我们村医开阔眼界,及时更新观念,根据市场的变化来不断调整发展方向,墨守成规终究被淘汰。
总之,现在很多村卫生室规模比较小,服务能力并不强,因此,对于当地的村民而言,确实是迫切需要对村卫生室进行升级换代,提高服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为村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乡村医生要想跟上改革的步伐,只有提高个人综合能力,才不会成为被清理的目标,才会有更长远的发展。
来源:村医俱乐部